香港原來有四代殖民地建築!

香港原來有四代殖民地建築!

李浩然博士(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暨副教授)
黎志邦(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講師)

導論

經常有中學生來香港大學找我們做訪問,目的是要撰寫與保育課題相關的獨立專題探究 (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IES) 報告。近日有的同學提出了一條問題,內容值得分享給大家思考和討論。
問題是:「怎樣保育香港殖民地建築?」香港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才19年,而現在和將來需要保育的建築文物,主要都是香港殖民地時代所建設的。因此,這條問題的關鍵之處並不是「怎樣保育」,而是「什麼是香港殖民地建築」?在很多人的心中,「香港殖民地建築」就是一些戰前(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西式古典主義建築。不過,嚴格來講,所有香港於1841年割讓給英國到1997年回歸中國這段期間建成的建築物,都屬於「香港殖民地建築」。所以,香港的殖民地建築並不限於古典建築,亦包括現代建築,同時也不限於西式建築,因為非西式的唐樓建築亦屬於殖民地的產物。不過篇幅所限,唐樓就不談了。
為什麼一般香港人會有錯覺,以為香港的「殖民地建築」,只是指戰前受到西方古典主義美學影響而設計的建築?這個誤解的主因要追溯到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開始瓦解,在亞洲的英屬領土,如印度、緬甸、馬來亞、星加坡等,在四、五十年代陸續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在獨立之前,這些殖民地時代所發展的建築依然存在。其特色是大都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建造,設計上依然受到當時流行的西式古典建築美學所影響。獨立後,這些新國家開始後殖民地時代的發展,而新建築是依照戰後才全球普及化的「現代主義」而設計。因此,這些亞洲前英國殖民地的建築較容易以「古典」或「現代」來區別,是屬於殖民地或後殖民地時代。
作為在亞洲的英國殖民地,香港的不同之處是它的殖民地時代,從十九世紀中跨越至二十世紀末,因此它的殖民地建築同時包括了古典與現代的建築設計,亦因而是較難以美學樣式(風格)區別。本文作者與香港大學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及建築文物保育權威狄麗玲教授(Professor Lynne DiStefano)從事研究香港殖民地建築多年,發現如果能把這些建築從香港不同的殖民地世代來分類,會更易於理解。

維多利亞時代:第一代香港殖民地建築

要特別注意的是,「維多利亞時代」並不是美學樣式的稱號,所以「維多利亞式」是個錯誤的名稱。這一代的建築是由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於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建造。設計特色是簡樸務實,大體上受到古典主義影響,實際上沒有顯著的美學樣式可言。這其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這一代最初期的香港建築例子有:建於1846年的前駐港英軍司令官邸(現今的茶具博物館)和建於1844年的前美利兵房美利樓(原址位於中環,1990年代整座建築物的外牆石件重置於赤柱),它們均非由建築師所設計,而是由受訓於工程與測量學的皇家工兵團(The Royal Corps of Engineers)的軍官負責設計與督工。另一例子是建於1855年的原港督府(二戰日治期間被清拆及重建),是由當時在任的政府測量總監所設計和督工的。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末期,香港很多建築物已改由專業的建築師設計,但是「大體古典,無式可言」的設計特色依然,本地例子有1897年落成的舊香港會所(已清拆及被重建)。


屬於第一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846年的前駐港英軍司令官邸。(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一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844年的前美利兵房美利樓。(照片來源:李浩然)

愛德華時代:第二代香港殖民地建築

同樣要注意的是,我們只有「愛德華時代」,並沒有「愛德華式」。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駕崩,愛德華七世登基,開始了愛德華時代。在建築學上,不同時代之間的潮流交接過渡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建築設計,會跨越到愛德華時代的初期。愛德華七世雖然在位於1901年至1910年,但建築學上的愛德華時代普遍被認定跨越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延續至整個1910年代。在愛德華時代,建築師已經成為成熟的獨立專業,不少建築亦顯示出清晰的美學風格。這時代較流行的建築樣式有:安妮女王復興式(Queen Anne Revival)與愛德華巴洛克式(Edwardian Baroque)。前者的設計特徵有:荷蘭式山牆(Dutch gable)、紅磚牆和以白色粉刷的橫向灰泥裝飾帶(white painted stucco banding)。這些特徵都清楚顯現在1906年落成的前香港細菌學院(後來改稱香港病理學院,現為香港醫學博物館)和同年落成的前西環街市北座(現為西港城)。後者的設計特徵有:宏偉的建築外形、古典巨柱樣式(giant order;指身高兩層或以上的古典柱體)和建築中軸的三角形山牆(triangular pediment)與圓拱頂(dome)或塔樓(tower)。本地例子有:1912年落成的前高等法院(現為終審法院)、同年落成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和1915年落成的舊尖沙咀火車站(已清拆,只剩下鐘樓)。


屬於第二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06年的前香港細菌學院。(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二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06年的前西環街市北座。(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二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12年的前高等法院。(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二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12年的香港大學本部大樓。(照片來源:李浩然)

戰前現代時期:第三代香港殖民地建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年代已經不再以在位君主而命名,建築設計的現代化亦於戰後的三、四十年代初露曙光。在這期間,西方建築美學為了要擺脫二千多年來古典建築的影響,嘗試現代化的設計革命,於是產生了兩種同期流行的美學樣式:簡約古典主義風格(Stripped Classicism)和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簡約古典主義建築」是以古典建築為基礎,不過減除了多餘的裝飾,強調簡約、宏偉和莊嚴,因此常用於政府建築物,尤其是在極權主義的國家,如三十年代的納粹德國。在本港具這種風格特式的建築有:建於1932年的舊灣仔警署和1935年的前八號差館。「藝術裝飾建築」的現代化設計,可算是更上一層樓,與古典主義進一步脫離,強調簡潔的建築外形,裝飾更簡化到只剩下三角幾何的設計,或只有簡單的線條。本地例子有:1935年落成的舊匯豐銀行大廈(已清拆及重建)和1952年落成的舊中國銀行大廈(此建築物的設計始於四十年代末)。後期的藝術裝飾風格進一步簡化,純把建築物上所有的牆角轉成圓角,作為唯一的「裝飾」,故此這類型的建築又被稱為「摩登流線型式」(Streamline Moderne),本地例子有:1937年落成的舊灣仔街市(已清拆及重建,只剩下原建築的正面)和1939年落成的舊中環街市(已廢置,將會被活化)。

屬於第三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32年的舊灣仔警署。(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三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37年的舊灣仔街市。(照片來源:李浩然)

戰後現代時期:第四代香港殖民地建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戰前德國的包浩斯設計學院(Bauhaus School of Design,1919年創校,1933年被納粹政府封閉)所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建築(Modern Architecture),終於在五十年代開始在全球發揚光大。香港於五、六十年代發展的現代主義建築屬於「早期型」,而七十年代和之後的屬於「後期型」。現代主義建築特別強調它不是一種「風格」,因為這類設計的美感必須源自建築物的用途和功能,完全不能有不切實際的裝飾,包括無實用價值的顏色和左右對稱外貌。這類建築源自包浩斯設計學院,所以香港人俗稱它為「包浩斯風格」建築(不過,這是錯誤的名稱)。「早期型現代主義建築」的例子有:分別建於1953年和1964年的前必列啫士街街市和燈籠洲街市,更加經典的例子是1957至59年分期落成的前中區政府合署(現已被改變用途)和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後期型現代主義建築」的例子在中環區內比比皆是,絕大部份的幕牆式商業大廈就是屬於這種類型,而較為經典的是:1972年落成的怡和大廈(舊稱康樂大廈)、1985年落成的匯豐銀行大廈和1990年落成的中銀大廈。雖然香港的殖民地時代已經在1997年6月30日完結,但是,具備第四世代香港殖民地建築特徵的設計仍然持續了一段日子,2011年落成的政府總部就是一個好例子。


屬於第四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53年的前必列啫士街街市。(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四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62年的香港大會堂。(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四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72年的怡和大廈。(照片來源:李浩然)

屬於第四代香港殖民地建築,建於1985年的匯豐銀行大廈。(照片來源:李浩然)

總結

作為這篇文章的總結,讓我們回顧同學的問題:「怎樣保育香港殖民地建築?」在建築文物保護學上,深入研究要保育的建築對象是保育工程必須的前奏。這一點是所有國際性的建築文物保育憲章和準則都強調的,如巴拉憲章(Burra Charter)、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The 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和英國的保育原則 – 可持續管理歷史環境的保育政策及指引(Conserva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等。所以說,先清楚認識什麼是「香港殖民地建築」,才能明確回答「怎樣保育香港殖民地建築」。

學者文稿

「學者文稿」特邀多位大學學者出任嘉賓作者,就政治、經濟、宗教、環保、傳媒文化、社會現象、勞工福利、國際關係等主題撰文,逢星期一刊登。

發表留言